來源:花卷留德工作室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每年年初都是政府和各個機構確定一年相關計劃和目標的時間。德國科學研究領域近期也在不斷召開相關的會議討論未來一年可能的發(fā)展以及相關的安排。
在今天舉行的德國研究委員會第 64 次會議上,外交科學政策成為最主要的議題。據(jù)報道,議員們對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只關注氣候外交政策,而沒有關注長期、制度化的科學合作感到不安。
不僅如此,此前針對中國的研究政策也被議員們重新拿出來指責。特別是針對2023年紐倫堡大學的對于中國CSC學生的限制政策表示不滿。在經(jīng)過議員們激烈的討論之后,明確釋放了幾個積極的信號。
01
德國將實行積極的科學外交政策
在本次會議期間的第二項基本動議中,研究議員向聯(lián)邦政府指出了其在聯(lián)合政府協(xié)議中的目標,并且強調(diào)致力于積極的外交科學政策,強調(diào)學術自由和保護學術自由的重要性。德國應該基于其利益維護和倡導德國的技術和數(shù)字主權。
為了加強學術自由和韌性,科學研究合作應該與人權、學術自決、民主和未來的“德國戰(zhàn)略利益”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根據(jù)2月21日委員會會議議程,申請者還呼吁歐洲在科學研究領域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科學外交應用于在發(fā)展合作的背景下確保地位、克服全球挑戰(zhàn)并維護外交政策關系。申請中有26項具體要求,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促進學術流動性;
第二,加強學術自由和復原力;
第三,加強歐洲合作和世界科研合作。
在這些提議中,特別指出應該加強和中國科研領域的更多合作,尤其是在航空、材料、數(shù)字化、人工智能等高新領域的合作。
02
業(yè)界重要專家強調(diào)中國合作
研究委員會的政界人士邀請了來自各個科研機構的專家參加今天的會議:來自夏里特大學、大學校長會議(HRK)、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AvH)、埃爾蘭根大學-紐倫堡和海德堡以及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
秘書長凱·西克斯指出,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提出了 2021 年和 2022 年制定外交科學政策的建議。據(jù) Table Media 報道,西克斯表示:“我們認為這些政策建議是對德國科學外交進一步發(fā)展的刺激。在這些政策中,擴大和中國科研領域的合作、加強對學生和研究人員的保護計劃以及深化歐洲大學合作等方面對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非常重要。鑒于當前的世界形勢,有必要重新設計對外科學關系?!?/span>
而目前和中國的合作是德國科研界最重要的主題也是在當今社會形式下的全新主題。
03
提供更多的博士研究機會
大眾汽車基金會秘書長 Georg Schütte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就此話題發(fā)表了講話。舒特認為,科學知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成為國家和民族之間關系發(fā)展的基礎。這也改變了國際科學合作的版圖。
舒特在接受《Table Media》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看到,我們必須繼續(xù)進行國際合作。全球挑戰(zhàn)強調(diào)了合作的必要性,但我們也需要看到,技術知識存在經(jīng)濟競爭,從而導致競爭?!?/span>
他認為,從長遠來看,合作是必要的。為了保持在國際上采取行動的能力,重要的是要關注新的道路。
舒特認為,更清晰地闡明科學戰(zhàn)略利益以及使德國的科學體系在財務上適應未來變得更加重要。他還認為,相關人員需要問自己:我們到底在與誰合作?學術自由的界限在哪里?據(jù)報道,許特對此背景下最新的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建議表示贊賞,該建議呼吁與中國的合作要務實。
同時經(jīng)濟支持對于科學研究必不可少。未來也會提供給中國的博士更多的經(jīng)濟支持機會和博士職位。